匠心繪藍圖 巧手筑廣廈
結構加固設計與施工
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
09
2019-05
混凝土構件增大截面
發布者:正邦興業 瀏覽次數:116
技術特點 增大截面法是采用高標號混凝土或灌漿料增大原構件截面面積,達到提高截面承載能力和構件剛度的目的。增大截面法是一種傳統的加固法,優點是施工經驗豐富,施工簡單,適應性強,受力可靠,加固費用低廉。缺點是濕作業,施工期長,易形成肥梁胖柱。 適用范圍 適用于梁、板、柱墻等構件的加固。特別是原截面尺寸顯著偏小及軸壓比明顯偏高的構件加固。 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時,被加固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10。因為混凝土強度過低,新舊混凝土界面的粘結強度很難得到保證,若采用植入剪切筋來改善結合面的粘結抗剪和抗拉能力,也會因基材強度過低而無法提供足夠的錨固力。 增大截面法分類 增大截面法加固梁分三種情況: 1、只增加鋼筋,不增大混凝土截面,適用于僅梁底正截面受彎承載力不足但相差不多時。對于只增加鋼筋的情況可以采用高強水泥砂漿抹面保護。新增受力鋼筋與原鋼筋間可采用短筋焊接連接,短筋直徑不小于20mm,短筋中距不應大于500mm,端部加密為250mm。 2、鋼筋和混凝土截面同時增大(下部加大),適用于正截面受彎承載力相差較多時。 3、變截面加固(三面或四面加大),適用于受剪截面過小或斜截面受剪承載力過低,必須箍筋和截面同時增大。 工藝流程 操作要點 1.清理、修整原結構、構件 原構件混凝土界面(粘合面)經修整露出骨料新面后,尚應采用花錘、砂輪機或高壓水射流進行打毛必要時可鑿成溝槽。 當采用三面或四面新澆混凝土層外包梁、柱時,尚應在打毛同時,鑿除截面的棱角。 在完成上述加加工后,應用鋼絲刷等工具清除原構件混凝土表面松動的骨料、砂礫、浮渣和粉塵,并用清潔的壓力水沖洗干凈。 2、安裝新增鋼筋(包括種植鋼筋)并與原鋼筋、箍筋連接 植入并安裝梁主筋——放置梁箍筋——植入梁箍筋——按箍筋間距植入箍筋——綁扎牢固 3、界面處理 原構件混凝土的界面,應按設計文件的要求涂刷結構界面劑。涂刷結構界面劑前,應對原構件表面處理質量進行復查,不得有漏剔的松動的石子、浮砂以及漏補的裂縫和漏清的其他污垢等。 4、澆筑混凝土 灌漿料拌和時宜先加入2/3的水拌合3min,然后加入剩余水量拌合直至均勻。若生產廠家對產品有具體拌合要求,應按其要求進行拌合。 將拌合好的水泥基混凝土材料灌入模板內時,嚴禁振搗,可適當插搗。 5、養護及拆模 灌漿時,日平均溫度不應低于5℃,灌漿完畢后裸露部分應及時噴灑養護劑或覆蓋塑料薄膜,加蓋濕草袋保持濕潤。采用塑料薄膜覆蓋時,水泥基灌漿材料的裸露表面應覆蓋嚴密,保持塑料薄膜內有凝結水。灌漿料表面不便澆水時,可噴灑養護劑。保持灌漿材料處于濕潤狀態,養護時間不得少于3d。 控制要點 1.植筋工程質量控制要點 材料 a.植筋膠粘劑進場時,應對其品種、型號、級別、包裝和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,并應按現行國家標準《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》GB50367-2006中的方法進行抗拉強度、彈性模量和伸長率3項指標進行復試。嚴禁使用過期膠粘劑、無合格證書的膠粘劑及包裝破損或無出廠包裝的膠粘劑。 b.植筋用的鋼筋,應為熱軋帶肋鋼筋;其性能和質量應符合現行標準《鋼筋混凝土用熱軋鋼筋》GB14499的規定。 c.當膠粘劑或鋼筋的品種、型號、級別或規格需作變更時,應出具設計變更通知書。 界面處理 a.植筋孔洞鉆好后應先用毛刷清孔;再用潔凈無油的壓縮空氣或手動吹氣筒清除孔內粉塵,如此反復處理不應少于3次。必要時尚應用于凈棉紗沾少量工業丙酮擦凈孔壁。 b.植筋孔壁的干燥程度應符合膠粘劑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要求。 c.植筋孔應完整,不得有裂縫和其他局部損傷。 d.植筋孔壁清理潔凈后,若未立即種植鋼筋,應暫時封閉其孔口,防止異物掉入孔中。 工序控制 a.按說明書確定,并以植入鋼筋后有少許膠液溢出為度。 b.注入植筋膠后,應立即插入鋼筋,并按順時針方向邊轉邊插,直到達到規定的深度。從注入粘結劑到植好鋼筋所費的時間,應少于產品使用說明書規定的可操作時間。否則應拔掉鋼筋,并立即清除失效的膠粘劑;重新按原工序返工。 c.植入的鋼筋必須校正方向,使植入的鋼筋與孔壁間的間隙均勻。粘結劑固化前,不得觸動所植鋼筋。 2.模板工程質量控制要點 模板及其支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、剛度和穩定性。模板支承部分要有足夠的支承面積。 使用自然風干的方木,含水率不得大于18%,木龍骨使用前必須壓刨,保證規格一致、平整,平直度控制在1/1000以內。 模板裁板必須使用80齒以上的合金鋸片,使用帶導軌的鋸邊機;不規則的幾何形狀,使用轉速不低于4000轉/分鐘的高速手提電鋸。整個木模板的加工和安裝,按照細木工活的的工藝標準執行和驗收。 模板裁切、打孔后必須用專用封邊漆封閉切口,以防模板吸水變形。所有龍骨與面板之間的連接為反向釘釘。 本工程中必須使用同一類型和品牌的脫模劑,要均勻地、自上而下然后水平的涂刷在模板表面,用量要確保脫模干凈利落。不能對已成型的混凝土面構成污染 板上釘釘、打孔時必須在板下墊木方,謹防懸空造成背面出現劈裂。模板使用時防止金屬銳角劃傷、碰傷、摔傷,確保模板表面質量。 模板施工過程中必須做好模板的保護工作,吊裝模板必須輕起輕放,嚴禁碰撞。 拆模后要立即用較寬的刮刀徹底清除模板表面,刷好脫模劑,以利周轉使用,并放于干燥處保存。 模板從加工制作到安裝,建立模板驗收程序管理規定,施工隊必須嚴格遵照執行,每一道工序都要安排專人進行檢查,簽認驗收結果,如發現存在質量問題,任何人不得放行,專職質量員要對每一道工序的質量把關,對最終的質量負責。 3灌漿料工程質量控制要點 a.新增截面的受力鋼筋、箍筋及其他連接件、錨固件、預埋件與原構件連接(焊接)和安裝的質量,應符合規范要求。 b.灌漿工程的模板、緊箍件(卡具)及支架的設計與安裝,除應遵守現行國家標準《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(2011年版)》GB50204-2002的規定外,尚應符合下列要求: ⑴當采用在模板對稱位置上開灌漿孔和排氣孔灌注時,其孔徑不宜小于100mm,且不應小于50mm;間距不宜大于800mm。若模板上有設計預留的孔洞,則灌漿孔和排氣孔應高于該孔洞最高點約50mm。 ⑵對梁的增大截面部位進行灌漿,則無需限制跨度,均可按一次性灌注完畢的要求架設模板。 c.新增灌漿料與細石混凝土的混合料,其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,用于檢查其強度的試塊,應在監理工程師見證條件下按規范規定取樣、制作、養護和檢驗。 d.灌漿工藝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規定。灌漿料啟封配成漿液后,應直接與細石混凝土拌合使用,不得在現場再摻入其他外加劑和摻合料。當將拌好的混合料灌入模板內時,允許用小工具輕輕敲擊模板。 4.梁增大截面施工質量檢查驗收 a.植筋工程 植筋的膠粘劑完全固化時,應抽樣進行現場拉拔承載力檢驗。 b.鋼筋工程 (1)加固用鋼筋應平直、無損傷,表面不得有裂縫、油污以及顆粒狀或片狀老銹。 (2)焊條應無損傷、銹蝕、掉皮等影響焊條質量的缺陷;焊條的含水率不得大于現行相應產品標準規定的允許值。 (3)新增受力筋、箍筋及其連接件與原構件的連接應符合設計要求及下列規定: 對受彎構件,加固的受力鋼筋與原構件受力鋼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于20mm,并應采用短鋼筋焊接連接。短鋼筋的直徑不應小于20mm;長度不應小于5d,且不應小于100mm;短筋間距的中距不應大于500mm; c.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質量驗收標準除應符合設計要求及現行國家標準《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(2011年版)》GB50204-2002的有關規定外,尚應符合以下規定: 混凝土施工時,以每50t為1個留樣編號,不足50t時按1個編號計。 以標準養護條件下的抗壓強度留樣試塊的測試數據作為驗收數據;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組數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。 |